在《绝地求生》(PUBG)的早期版本中,人机(AI机器人)曾是新手玩家最熟悉的“对手”,它们行为呆板、枪法随缘,甚至被玩家戏称为“移动靶子”,这些人机并非一开始就如此“无害”,它们的设定和功能随着游戏版本的迭代经历了多次调整,背后也隐藏着PUBG开发团队对新手体验的独特思考。
早期人机的诞生:新手村的“温柔陷阱”
2017年PUBG正式上线后,迅速风靡全球,但高门槛的竞技玩法让许多新手玩家难以适应,为了缓解挫败感,官方在低分段对局中加入了人机,这些人机通常具备以下特征:

- 行为模式固定:直线奔跑、原地发呆、偶尔开几枪“描边”,甚至会在玩家面前突然“卡壳”。
- 物资搬运工:人机常携带基础装备(如一级甲、绷带),击杀后相当于给玩家“送快递”。
- 枪法玄学:虽然偶尔能“爆头”玩家,但多数时间子弹会精准避开目标。
这种设计初衷是让新手熟悉地图、枪械和基础操作,同时避免因连续被老玩家“虐杀”而弃坑。
玩家的“爱恨交织”
人机的存在引发了两极评价:
- 支持派:新手认为人机是“练手神器”,能积累信心;部分老玩家则利用人机刷击杀数,快速完成赛季任务。
- 吐槽派:高分段玩家抱怨人机破坏竞技性,甚至有人调侃“决赛圈遇到人机比吃鸡还尴尬”。
最经典的梗莫过于“人机步”——那种机械式的左右横移,成了玩家识别AI的标志性特征。
进化与争议:人机逐渐“拟人化”
随着版本更新,PUBG的人机开始“升级”:
- 行为优化:AI学会了翻窗、找掩体,甚至“假装玩家”蹲点埋伏。
- 难度分级:低分段人机依旧“呆萌”,但高分段人机会模仿真人战术(如拉枪线、丢雷)。
- 隐藏身份:部分人机改用玩家常用ID,或混入真人队伍,导致玩家惊呼“现在人机都会演了?”
这种改动也带来了新问题,有玩家发现,某些对局中人机比例过高(尤其是凌晨时段),导致游戏体验像“单机模式”,官方则解释,这是为了缩短匹配时间,同时保证新手存活率。
人机的未来:辅助工具还是竞技毒瘤?
PUBG的人机系统仍在调整,有人认为它应彻底退出排位赛,专注新手教学;也有人提议增加“人机自定义模式”,满足休闲玩家需求,无论如何,早期人机的“呆萌”形象已成为老玩家的集体回忆,而它们的进化也折射出PUBG在硬核与休闲之间的平衡难题。
从“行走的靶子”到“戏精附体”,PUBG人机的变迁更像是一款游戏成长的缩影,或许未来某天,当AI技术足够成熟,人机与真人的界限将彻底模糊——但那些年被玩家追着跑的“憨憨机器人”,注定会成为一代玩家的独特情怀。
